欢迎来到2024深圳国际检验医学及IVD体外诊断试剂展览会! 主办方官方
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媒体中心
行业新闻

国内重组蛋白头部企业,百普赛斯:高速成长的全球化品牌

时间:2023-2-15 16:38: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点击:

一、百普赛斯:国内重组蛋白头部企业,高速成长的全球化品牌

百普赛斯成立于 2010 年,是专业提供重组蛋白等关键生物试剂产品及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应用于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病、传染病等疾病的药物早期发现及验证、药物筛选及优化、诊断试剂开发及优化、临床前实验及临床试验、药物生产过程及工艺控制(CMC)等环节,助力全球生物医药公司、生物科技公司和科研机构等进行生物药、细胞免疫治疗、诊断试剂等研发与生产。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陈宜顶先生,为公司创始人,现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通过直接持股和员工持股平台间接持股,合计持有公司约 32%股权。公司联合创始人、现任董事兼副总经理苗景赟先生通过直接持股和员工持股平台间接持股,并与陈宜顶先生达成一致行动协议。


公司管理层专业背景出身,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陈宜顶先生为生命科学领域科班出身,拥有多年研发经验,曾在神州细胞、赛默飞等知名生物技术公司任职。公司核心高管团队拥有较强的专业背景和多年的重组蛋白产品开发和销售经验。


公司主要产品为重组蛋白和检测服务,同时提供试剂盒、抗体、酶、填料、培养基等相关产品。

重组蛋白是生物药、细胞免疫治疗及诊断试剂研发和生产过程不可或缺的关键生物试剂,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生物技术平台,开发高质量、高活性的多种疾病靶点及生物标志物的重组蛋白,满足生物药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不同环节对于重组蛋白的需求。

公司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均得到大幅提升。近年来,公司通过研发实力的提升、产品质量的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新客户不断增多,老客户粘性增加,叠加 2020 年以来新冠疫情背景下公司新冠病毒蛋白的销售,公司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均实现高速增长,营业收入从 2017 年 0.47 亿元提升至 2021 年 3.85 亿元,2022Q1-3 收入为 3.53 亿元,同比增长 27.7%,归母净利润从 2017 年 0.07 亿元提升至 2021 年 1.74 亿元,2022Q1-3 归母净利润为 1.66 亿元,同比增长 36.7%。


重组蛋白为公司核心业务,也是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17-2019 年公司重组蛋白收入占比分别为 95.8%、96.5%、94.2%,2020 年以来由于新冠相关抗体和试剂盒业务的快速放量,重组蛋白收入占比有所下滑,但仍维持在 80%以上水平。


公司新冠业务贡献增量,非新冠业务表现持续亮眼。新冠业务对百普赛斯表观业绩增速造成一定扰动,剔除新冠业务,公司非新冠业务表现依旧非常亮眼,公司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获得了海内外客户的认可,内生增长强劲,非新冠业务收入持续高速增长,2021、2022Q1-3 非新冠业务收入增速高于公司整体收入增速。


公司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公司采取市场和品牌驱动的销售模式,综合运用互联网营销(如谷歌、百度)、专业学术期刊、行业展会、行业研讨会等多种线上、线下市场推广手段,与此同时,公司在中国和美国建立自有销售队伍,加强大客户管理,公司 2017-2021 年直销业务收入占比维持在 65%上下。

由于公司单个客户购买量相对较小且客户较为分散,经销模式有助于公司拓展业务渠道和客户范围,公司已与赛默飞、VWR 等国际知名生物科技及生命科学服务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近年经销商数量不断增加,年采购量超 50 万元的经销商数量、收入占比呈现上升趋势。


公司整体毛利率稳定在较高水平。重组蛋白属于高盈利产品,公司重组蛋白毛利率稳定在 90%以上。

检测服务毛利率存在较大波动,2018、2019 年毛利率下滑主要是因为早期规模较小、公司不断加大人员及设备投入拓展业务,2020 年及以后规模化优势有所显现,毛利率上升。

抗体、试剂盒及其他试剂中,抗体毛利率稳定在 90%以上(2019 年因推出部分新产品且部分批次表达量较低使得抗体业务毛利率为 59%),试剂盒毛利率维持在 90%上下,磁珠为 2020 年新产品,毛利率 95.4%(2020 年),培养基毛利率接近 90%。

公司费用率优化,净利率 2020 年大幅提升,之后维持在较高水平。受生物药行业增长和新冠疫情影响,下游重组蛋白需求大幅提升,公司收入端快速增长,规模效应逐渐显现,费用率有较大幅度优化,净利率自 2017 年 13.8%提升至 2020 年 47.0%。

而自 2021 年以来,公司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吸引研发人才,扩充销售团队,增加广告宣传费等,费用率相较 2020 年略微提升。


二、下游行业发展助力重组蛋白高景气,国产企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一)重组蛋白应用广泛,需求旺盛

重组蛋白是运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技术,对 DNA 进行改造后将其作为模板生产的具有一定功能和活性的蛋白质。

重组蛋白生产技术不仅可以生产大量自然来源受限的蛋白质,为功能、结构以及生化研究提供材料来源,而且可以生产自然界中未发现的新型蛋白质。


重组蛋白应用广泛,是生命科学基础研究、药物开发、体外诊断试剂等领域研发和生产过程不可或缺的关键生物试剂。

重组蛋白用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科研机构或高校实验室,以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为导向,另一类是工业用户,包含以研发为核心的制药企业、疫苗生产企业以及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商。


全球重组蛋白试剂市场快速增长。2020 年全球重组蛋白试剂市场规模约为 15 亿美元,预计将以 10.1%的年复合增速于 2030 年增至 39 亿美元,其中,北美市场份额最大。重组蛋白市场高增长主要由下游应用领域市场拉动。


1、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研究热情高涨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本质的科学,而重组蛋白试剂是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重要科研工具之一。

生物试剂可分为蛋白类、核酸类以及细胞类三类,常见的蛋白类产品包括重组蛋白和抗体等。

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中,重组蛋白可应用于结构解析、细胞培养、细胞诱导、分化、酶功能性研究、底物、对照品等多个方面。

生命科学领域重要进展和突破正在加速向应用领域渗透,在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健康、环境和资源等问题中展现出巨大前景,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热情高涨。

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资金投入快速增长,从 2016 年 1,247 亿美元增至 2020 年 1,576 亿美元(CAGR 为 6.0%)。

从全球生命科学研究资金投入地域分布情况看,2020 年美国研究资金占全球总研究资金投入的 49.1%,欧洲整体约占 22.0%。

随着对生命科学研究重视的加深,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资金的投入也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从 2016 年 496 亿元增至 2020 年 978 亿元(CAGR 为 18.5%),远超全球生命科学 领域研究资金投入增速,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资金投入在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资金投入占比也随之逐年增长,从 2016 年 6%增至 2020 年 9%,但我国生命科学研究资金投入强度与美国等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生物药领域:重组蛋白契合生物药重点研发方向需求

生物药是指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包括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疫苗及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等。生物药是当前研发热点。

据 Pharmaprojects,全球在研新药管线处于快速增长状态,生物药的管线占比不断提升。


全球生物药市场高速增长,2017-2021 年全球生物药市场从 2,396 亿美元增长至 3,384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达 9.0%,预计以 10.3%的年复合增速于 2030 年增至 8,148 亿美元。

中国生物药市场更是超速发展,2017-2021 年中国生物药市场从 2,185 亿元增长至 4,100 亿 元,年复合增速高达 17.0%,预计以 12.7%的年复合增速于 2030 年增至 11,991 亿元。


重组蛋白可用于生物药的研发、生产及应用等环节,生物药市场高速发展拉动重组蛋白高需求。

在研发环节,重组蛋白中的重组抗体药物具有靶向性,能够针对性结合抗原,为临床治疗提供疗效更优的选择,药物研发过程中以重组蛋白为核心建立的分析方法可测试药物能否作用于潜在靶点蛋白,具有较强的应用导向性。

在生产环节,重组蛋白可用于质量放行。随着生物药进入上市及临床应用环节,重组蛋白可延伸到伴随诊断环节等应用。


生物药形式广泛,新技术层出不穷,最开始有代表性的是疫苗、血制品。

随着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深入,尤其是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基础学科突破,对疾病发病机理研究逐步清晰,越来越多可成药靶点被发现,研发更多生物药成为可能。同时合成生物学、基因测序及编辑等技术不断进步,也推动抗体药物(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融合蛋白、抗体片段及多克隆 抗体等)、细胞和基因治疗(CGT)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成为生物药重点研发方向。


重组蛋白契合生物药重点研发方向需求。重组蛋白是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细胞与基因治疗(CGT)等生物药研发和生产不可缺少的生物试剂,市场的需求量逐步放大,重组蛋白市场处于更加快速发展阶段。


3、体外诊断领域:体外诊断市场扩容带动重组蛋白需求增长

体外诊断是指将样本(血液、体组织等)从人体取出后利用试剂或仪器进行相应项目的检测,从而辅助判断疾病或身体功能的诊断方法。根据检测原理和方法,体外诊断有血液与体液诊断、微生物诊断、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和即时诊断(POCT)等。

全球体外诊断行业持续稳步发展,市场规模从 2015 年 566.8 亿美元增至 2019 年 688.1 亿 美元,年复合增速约 5.0%。

新冠疫情阶段性抑制常规检测项目增长,但带动一批新冠病毒相关项目进入研发视野,全球体外诊断行业没有因新冠疫情而放缓发展速度,行业发展内驱力依旧,预计 2030 年市场规模将超过 1,302.9 亿美元,2019-2030 年复合增速预计为 6.0%。

全球各地区增速差异较大,发达国家因医疗服务已相对完善,整体增速趋缓,新兴市场增长迅猛,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从 2015 年 427.5 亿元增至 2019 年 805.7 亿元,年复合增速 17.2%,预计 2030 年增至 2,881.5 亿元,成为最大体外诊断产品消费国。


体外诊断上游包括试剂原料及仪器元件,中游为体外诊断仪器及试剂,而下游面向终端用户的体外诊断服务。

体外诊断试剂原料指用于生化、免疫或分子诊断等试剂的反应体系原料,包括抗原、抗体、引物、诊断酶等,是体外诊断产品核心原料,性能与质量对体外诊断产品灵敏度、特异性、线性、稳定性等指标乃至整体性能与质量有非常大影响。

据 Frost & Sullivan,诊断试剂成本的 60-80%是包括诊断酶、抗原和抗体在内的诊断试剂原料,其中诊断酶和大多数抗原为重组蛋白。

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2019 年全球市场规模约 303.3 亿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约 62.9 亿元,是重要的原料采购国,预计 2030 年全球市场规模达 565.3 亿 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达 209.3 亿元。

(二)天时地利人和,国产企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重组蛋白试剂行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研发端:技术门槛较高且需要前瞻研发布局。

行业属于知识与技术密集型行业,具备较高技术门槛,产品种类繁多,结构和功能多样且复杂,研发出创新功能、结构复杂的蛋白需要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大量研究及学科交叉的运用。此外,全球生命科学研究趋势和热点不断变化,产品研发更迭和前瞻性布局从而紧握下游客户需求变动也尤为重要。

2、生产端:规模化生产技术为主要瓶颈。

重组蛋白试剂产能从实验室水平到大规模生产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不是简单的线性放大,需要解决规模化生产后大规模反应的传质、传热、传动协同性和均一性以及大体积破菌液澄清的技术障碍。

除特定需求外,重组蛋白产品对生产场地没有特殊需求,而生产设备主要包括细胞培养箱、发酵摇床和发酵罐等,硬件设施对产能影响也较小,规模化生产技术是实现产能升级需要突破的主要瓶颈。

3、应用端:客户粘性较强,具有较高品牌壁垒。

重组蛋白种类较多,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不同产品差别较大,用户首次购买需要经过大量的挑选和比较,后续购买也倾向通过固有渠道购买,用户粘性较强。买方“先入为主”的观念和现有厂商创立的“先发优势”,往往使新进入企业改变用户购买习惯并建立其对自己产品的忠诚有较大难度。

欧美发达国家生物试剂领域布局较早,经过数十年发展,不仅有以 Thermo Fisher 为代表的全产业链布局的龙头公司,还有以 Bio-Techne、Abcam 为代表的专注于生物试剂/蛋白类试剂的龙头公司。

我国在技术储备、人才积累、品牌积淀等方面仍存在差距,进口品牌长期垄断国内市场,但逐渐涌现出百普赛斯、义翘神州、近岸蛋白等一批优秀国产企业,在部分产品上可与进口品牌同台竞争。据中国科学院第三方科研服务平台喀斯玛,截至 2020 年底,在平台 96 家产生交易的中科院属机构中进口生物试剂交易额占比高达 83%。

若将生物试剂按 1000 元以下、1000-10000 元、10000 元以上的价格梯度划分,各梯度交易额占比为 3:6:1,中高端试剂是生物试剂交易的主要市场,进口试剂 81%分布在中高端市场,国产试剂 53%分布在中高端市场。

从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来看,进口品牌占据 88%,国产品牌占据 12%。


国产重组蛋白企业加速崛起。

技术方面,由于国产企业起步较晚,早期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经过多年发展,国产企业逐渐掌握重组表达系统、大规模细胞培养、蛋白衍生修饰标记、膜蛋白表达技术等重组蛋白试剂开发核心技术,产品质量大幅提升。

产品方面,国产企业密切跟踪市场需求和最新研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扩充重组蛋白产品丰富程度。

服务方面,国产企业同时多采用直销为主的销售模式尽可能缩短货期,如百普赛斯全球客户主要区域 24-72H 到货,满足下游客户对供货及时性的要求。

价格方面,国产生物试剂成本优势显著,定价低于进口品牌,产品性价比优势明显。

国内重组蛋白市场进口替代趋势增强。国内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生物药、体外诊断等下游应用领域快速发展,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资金投入增速远超全球,生物药、体外诊断领域市场规模增速也高于全球,为国产重组蛋白企业发展提供沃土。同时,国家政策鼓励技术创新和推动本土生物行业供应链体系建设,重组蛋白进口替代趋势增强。

国产重组蛋白企业加速出海。

海外尤其是欧美市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医药研发活动活跃,相关产品需求较大,国产企业在海外市场渗透率较低,百普赛斯、义翘神州等国产企业纷纷在境外设立销售子公司,增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海外市场收入快速增长。

新冠疫情给国产重组蛋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展示自己的机会。新冠疫情对供应链产生较大影响,各种原材料进口受阻,内生需求扩大,国产企业凭借产品质量满足要求、货期短和价格优势,逐渐得到客户认可。同时,新冠疫情期间,国产生物试剂出口额大幅提升,国产品牌海外知名度大大提升。


三、技术、产品、市场布局各环节齐发力,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一)研发实力强劲,产品质量过硬

1、研发实力强劲,核心技术平台建设完备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搭建一流研发队伍。

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创新为原则”研发理念,围绕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Q1-3 研发投入 8,775 万元,同比增长 118%,研发费用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公司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在结构生物学、医学、药学、化学等领域聚集一批海内外优秀人才,截至 2022H1 研发人员 170 人,占员工总数 1/3 以上,其中近 50%研发人员具有硕士/博士学位。


通过持续技术和生产工艺创新,自主研发并建立了六大核心技术平台,并基于核心技术平台自主研发出具有行业先进性的核心技术,涵盖重组蛋白研发、生产的各个环节。同时,公司积极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和国际合作,不断丰富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储备。


公司人源 HEK293 细胞表达系统优势显著,采用率较高

公司立足工业客户,工业客户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产业链,公司直销客户中工业客户占比较高,2018-2020 年占比分别为 93.82%、93.31%和 90.33%。

工业客户对产品质量、供应稳定性及后期技术支持服务要求高,相对科研客户,具有品类更集中、批量更大、频次更高的采购特点。尽管与义翘神州、近岸蛋白等公司相比,公司提供的重组蛋白种类数量偏低(截至 2021 年底,百普赛斯提供超 1700 种重组蛋白,义翘神州提供重组蛋白现货超 6000 种,近岸蛋白提供超 2800 种重组蛋白),但公司已覆盖超 500 个靶点,对药物研发热门靶点均有覆盖,能有效满足工业客户对重组蛋白品种及数量丰富程度的需求。

真核哺乳动物细胞蛋白表达系统在药物研发与生产环节中的应用更有优势。重组蛋白有四种常见表达系统,不同表达系统表达出的重组蛋白在活性、复杂程度及表达率存在差异,通常根据下游应用及生产需要选择。

真核哺乳动物细胞蛋白表达系统生产工艺较复杂,生产的重组蛋白修饰、折叠、结构更接近天然人源蛋白,应用于药物研发与生产环节中更有优势,而基于 HEK293 表达系统生产的重组蛋白结构及翻译后修饰最接近人源天然蛋白,能提高人用药物研发精度和成功率,是药物开发用重组蛋白的首选。


公司优先采用人源 HEK293 细胞表达系统进行重组蛋白生产,同时具备多个表达系统工艺。公司使用的表达系统为真核哺乳动物细胞(人源 HEK293 细胞)蛋白表达系统、真核昆虫细胞蛋白表达系统和原核细菌(大肠杆菌)蛋白表达系统,公司生产的重组蛋白种类数量超过 95%采用人源 HEK293 细胞表达系统。

公司人源 HEK293 细胞表达系统优势显著。公司成功研发一系列 HEK293 困难表达蛋白如人 DLL3 重组蛋白、人 PSCA 重组蛋白、人 BLAME 重组蛋白、生物素标记的人 IL2 重组蛋白、生物素标记的人 CD39 重组蛋白等,成功研发了可以显著提高重组蛋白表达分泌水平的信号肽并形成专利“提高哺乳动物细胞重组蛋白分泌表达的信号肽及其应用”。

标记蛋白产品数量及占比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按照标记状态分划分,重组蛋白可分为标记重组蛋白和非标记重组蛋白。标记重组蛋白一般用于更精准地识别、区分及筛选相应的抗体、重组蛋白等,通常使用生物素或者荧光素基团标记。二者生产过程中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存在蛋白标记工艺过程。

客户除直接购买标记蛋白外会购买非标记蛋白然后自行进行化学标记,但自行进行化学标记会有批间差异大或蛋白失活风险。标记蛋白主要用于检测环节,单次用量较小,小规格订单占比较高,同时标记蛋白能够减少客户实验环节,缩短实验时间,一般情况下,标记蛋白单位售价高于非标记蛋白。随着药物研发高质量理念深入,所需要进行表征质量的检测实验越来越多,对标记重组蛋白需求也越来越多。


公司标记蛋白数量及占比与同行 Bio-techne 和义翘神州比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公司标记蛋白收入也处于快速增长状态,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逐年提升,2020 年收入占比下降主要是新冠病毒防疫蛋白收入增加,且新冠病毒防疫蛋白中非标记蛋白占比达 78%。


拥有部分市场稀缺产品,差异化优势明显

跨膜蛋白是嵌入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中实现细胞内外跨越的一类蛋白,跨膜区域的相互作用是连接膜外与胞内环境的重要渠道,以此执行各种激活和应答反应实现信号转导,调控细胞内外形态和功能改变。许多人类疾病或许都与异常的跨膜蛋白功能有关,跨膜蛋白的多功能性使它们成为理想的药物作用靶点。

具有全长完整结构的多次跨膜靶点蛋白具有重要意义,全长可以保证蛋白构象天然完整,ECL(extracellular loops)展现完全,可帮助筛选靶向多次跨膜蛋白抗原的理想抗体。但多次跨膜蛋白结构复杂,具有多个疏水跨膜区,在宿主细胞中表达水平极低,制备困难,市场上全长膜蛋白靶点产品稀缺。


公司专门搭建多次跨膜蛋白研发生产的更全面的平台化解决方案,依托于“膜杰作”三大技术已开发出四次跨膜蛋白 CD20、Claudin18.2、Claudin 6,五次跨膜蛋白 CD133,七次跨膜蛋白 GPCR(GPRC5D、CXCR4、CCR5、CCR8)等多次跨膜蛋白产品。公司开发的跨膜蛋白具有全长、天然构象、稳定、高活性、覆盖多应用场景等杰出优势。


此外,公司全长人 CD20/MS4A1 膜蛋白(His Tag)系列产品、全长人 PD-1/PDCD1 蛋白 (His Tag)系列产品、生物素标记异源二聚体 CD3E&CD3D 系列产品、超稳定三聚体新冠 S 蛋白系列产品、重组人 TNF-alpha 蛋白活性三聚体系列产品、重组人补体因子 C5 蛋白(His Tag)、重组人 JAK1 蛋白(His Tag)和重组人 Tyk2 蛋白(His Tag)等产品市场较为稀缺,仅少数生产厂商能够提供。

2、质量严格把关,产品稳定可靠

公司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多项国际标准认证,且多款产品得到美国 FDA 药品主文件(DMF)备案确认。

公司质量体系基于风险的思维以及设计理念,分别从人(E-Learning 在线培训系统)、机(确认和验证管理体系)、料(物料及供应商分级管理体系)、法(文件四级结构)、环(QA 监控生产环境及生产过程)、测(全面质检流程)等体系模块着手,分别建立管理要求且每个模块均由 QA 专人负责,并同时运用多种监视和测量手段(日常检测/供方绩效/客户满意度调查/内审/管理评审/外审等)来实时发现、改进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

公司拥有专业的质量管理团队,熟悉全球不同国家地区生物医药相关法规,可根据不同产品类型、不同客户应用场景和不断变化的法规要求快速建立或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相应的产品开发和生产,以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并使之与法规要求/市场环境等相适应。


重组蛋白的质量优劣通常由活性、纯度、均一性、批间一致性等指标评判,活性是最关键及最基础的质量指标。

经检测越多的质量指标达标,重组蛋白质量越好;每个质量指标可采用多维度、不同精度检测方法进行检测,越多检测方法的应用检测数据结果呈现达标,重组蛋白在该质量指标的质量越能被取信。

业内厂商若对某重组蛋白进行多维度或高精度检测方法检测,会公布应用检测数据方便客户准确了解产品性能。

重组蛋白应用检测数据较少,可能是因为:①多维度和高精度检测方法下无法达到设定质量指标;②多种检测方法会增加厂商研发、生产成本;③特定检测方法存在技术开发难度。

公司严格把关产品质量,重组蛋白从生产原液到产成品,使用 20+项先进检测技术,历经 30+次检测,4 次审核,3 次放行的全面质检流程。

公司在重组蛋白质量检测方面或使用多维度检测方法(如定量准确性、活性及活性数据丰富度),或使用高精度检测方法(如纯度、均一性)、或检测方法产品覆盖面广(如批间一致性、产品稳定性、蛋白标记度)。



公司单个产品平均应用检测数据更为丰富。

公司单个产品平均应用检测数据为 3.09 个,Bio-techne(R&D Systems)为 2.76 个,Peprotech 为 2.86 个,金斯瑞为 1.79 个,义翘科技为 1.38 个,近岸生物为 0.91 个。

多维度应用检测数据可大幅节省客户进行实验的时间和成本,为客户提供经过验证和优化的实验方案,并多维度验证公司产品的高质量属性。


凭借强有力的技术和高质量的产品保障,公司斩获世界级奖项 2022 CiteAb3 Awards,被评为“2022 年最佳重组蛋白供应商”(The Winner of Protein Supplier to Watch in 2022),收获世界级认可。

(二)现有产品成熟且系列化,CGT 新兴领域发展可期

公司现有产品成熟且系列化。公司主要产品为重组蛋白和检测服务,其中重组蛋白主要产品系列包括肿瘤靶点蛋白、CAR-T 靶点蛋白、免疫检查点蛋白、病毒蛋白、Fc 受体蛋白、生物素标记蛋白、荧光素标记蛋白、膜蛋白、细胞因子,检测服务包括分子互作分析测试服务和抗独特型抗体开发服务,同时公司提供试剂盒、抗体等相关产品,为全球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领域提供关键生物试剂及解决方案。


CGT 新兴领域进入大放异彩时代。

自 2017 年 FDA 批准 Spark Therapeutics 的 Luxturna,以及 Novartis 的 Kymriah 和 Kite 的 Yescarta 上市以来,CGT 领域浪潮迭起,全球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在研管线数量高速增长、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产品获批。

公司较早开始布局 CGT 领域,目前已经实现全过程配套产品覆盖,从早期药物发现到生产/质量控制到非临床/临床研究检测相关阶段均有相关产品和服务提供,公司在 CGT 领域发展可期。



公司开发多种形式的 CAR-T 靶点蛋白用于检测 CAR 阳性率。

CAR-T 细胞治疗产品发挥肿瘤杀伤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CAR 阳性的 T 细胞,因此 CAR 转染阳性率是 CAR-T 质量控制必检项。

CAR-T 阳性率检测主要有直接检测法、基于生物素-亲和素的检测法、间接检测法,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包括非标记、生物素标记、荧光标记等多种形式的 CAR-T 靶点蛋白,目前产品覆盖 CD19、BCMA、CD22、MSLN 和 EGFR 在内近 50 个热门靶点。

荧光标记蛋白因预先标记荧光素基团,可通过一步染色完成检测,既简化检测流程、节省检测时间,又避免因使用二抗产生的非特异背景,成为流式检测 CAR 表达的首选试剂。

公司 Star Staining 新一代定点标记技术平台可对蛋白的特定位点进行标记,标记速度快、 效率高,不影响蛋白天然空间构象,活性好,检测灵敏度高,产物均一性好,无非特异信 号,这种独特的定点标记技术成为开发高质量荧光标记蛋白产品的有力武器。


公司针对目前 CAR-T 领域应用最广泛的靶点 CD19 推出特异性靶向 FMC63 scFv 抗原识别表位的抗独特型抗体,丰富 FMC63 CAR 检测手段;自主开发高质量的 CD3/CD28 抗体偶联磁珠产品,可高效刺激扩增 T 细胞;推出应用于生产质控、及临床前与临床研究 等不同应用场景下细胞因子定量检测试剂盒;推出应用于定点基因编辑的 CAS9、CAS12a 等 CAS 系列蛋白等。

此外,公司以严格的质量管理和药品级放行检测标准,成功开发了一系列如 IL-15、IL-7、IL-21 等高质量的 GMP 级别细胞因子,目前 GMP 级相关产品包括细胞因子、抗体、酶、磁珠等,此类产品不仅生产于药品级的生产厂房,而且参考国内外相关 CGT 法规设计和控制,助力公司更好支持 CGT 相关客户。

(三)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全球化加速

公司依托在技术研发、质量控制、产品系列化等多方面优势,在重组蛋白领域树立了极佳的品牌形象,公司已与全球 Top 20 生物医药企业、多家全球生物科学服务行业和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多个政府部门及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公司产品和服务覆盖的国家和地区、工业和科研客户数量不断增加,截至 2022H1,已经覆盖近 70 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工业和科研客户超过 6600 家。


公司积极拓展海外业务。

欧洲方面,为加强业务布局,公司 2021 年下半年起陆续在德国、英国、瑞士设立子公司,并招揽海外优秀人才搭建欧洲团队;亚太方面,公司上线日文和韩文的网站,后续计划通过布局本地的团队,以加强当地业务的拓展;美国方面,公司市场团队和销售团队规模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通过多种本土化的策略,公司海外业务实现高速增长,2022Q1-3 海外非新冠业务实现 50%以上的增长。


四、盈利预测与估值

关键假设:

(1)重组蛋白业务: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生物技术平台,开发高质量、高活性的多种疾病

靶点及生物标志物的重组蛋白,满足生物药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不同环节对于重组蛋白的需求。一方面,公司产品不断拓展,新产品应用场景多为生物药研发热点方向;另一方面,药物研发管线数量增加和进度往前带来用量的提升。预计 22-24 年收入分别为 4.0、5.4、7.0 亿元,同比增长 23.1%、34.8%、30.0%。

(2)检测服务业务:主要包括分子互作分析测试服务和抗独特型抗体开发服务。

分子互作分析测试服务能够实现对蛋白,抗体及 Fab 片段等相互作用的定性定量分析,主要服务包括抗体筛选、表征、一致性评价以及生物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等。

抗独特型抗体开发服务方面,可提供从抗原制备到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多克隆抗独特型抗体,药代动力学及免疫原性检测试剂盒开发的一站式服务。预计 22-24 年收入分别为 0.16、0.22、0.28 亿元,同比增长 45%、35%、25%。

(3)抗体、试剂盒及其他试剂:主要包括抗体、试剂盒、培养基、磁珠、酶产品等。

公司横向拓展产品线,开发多种靶点酶加速抗体药开发,推出 CAS 系列蛋白用于 CGT 领 域定点基因编辑等,研发不同蛋白的具有超顺磁性的预偶联磁珠用于结合其他生物配体从而应用于免疫捕获、生物淘选、样品/细胞富集、分析实验样品预处理、流式细胞术等。

应用场景多为抗体药/CGT 研发,并与重组蛋白业务产生协同。预计 22-24 年收入分别为 0.50、0.70、0.95 亿元,同比增长 24.5%、41.7%、35.3%。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 22-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5、2.77、3.65 亿元,同比增长 23.3%、28.8%、31.8%,EPS 分别为 2.69、3.46、4.56 元。

根据可比公司估值法,鉴于一方面公司新冠业务收入占比远低于义翘神州和近岸蛋白,另一方面公司研发实力强劲且产品质量过硬,现有产品成熟系列化且积极布局 CGT,并加速拓展海外市场,给予 23 年 50 倍 PE,目标价约 173 元,同时参考现金流折现估值法,通过绝对估值得出的结论交叉验证。


五、风险提示

1、重组蛋白行业国产替代速度不及预期;

2、公司海外业务拓展效果不及预期;

3、公司 CGT 领域产品表现不及预期。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观众预登记 展商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