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轰轰烈烈的安徽IVD带量结果出炉,之所以引起全行业的瞩目,在于两点“出人意料”:
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成规模的IVD带量采购,且“第一刀”就力度不浅,稳稳地砍向了如日中天的化学发光领域;
谈判前夕,座谈会交流纪要意外流出,罕见出现纪委的名义,医保局借反腐快刀斩乱麻,对厂家、经销商、医疗机构各利益相关方都充满震慑力。
市场逻辑生变,企业态度迥异
“你越不想发生的事情,往往越会发生。”这源于墨菲定律,之前有人说,这是心理学效应,离现实很远,但IVD带量采购,就这么真真切切发生了,近在眼前,谁都无法回避。
“去掉中间商赚差价”,医保局锚定入院价
从IVD产品销售流程上来看,要经过厂家→代理商→医院→患者,这四个环节产生了三个价格,
出厂价
入院价
医院收费价
▲化学发光产品销售流程,来自信达证劵
集采方无法“以量服人”,企业降价动力有限
▲本次集采流程
安徽虽是医改先锋,但毕竟是单一市场,在全国医疗器械市场中也非TOP 5大省,拿不出增量市场,集采方手中筹码有限;
谈判资格的获得者是各品类采购量前五位的厂家,供应商本就不太充足,没有设置淘汰机制,也应是权衡后的结果。
2020年,南京市曾尝试IVD谈判,邀请罗氏诊断在南京销售的全部诊断产品进行带量采购,并要求整体降幅不得低于30%,但企业没有接受邀请,谈判无疾而终。
态度两极,外企观望多于参与
▲安徽化学发光集采结果汇总,来自:信达证劵
外企方面,态度两极,观望多于参与:
雅培、西门子、索灵、奥森多,积极配合,所有入围产品全部谈判成功,各中标19项、12项、5项、1项,雅培成全场最大赢家;
罗氏、贝克曼、梅里埃、希森美康、快臻,内心抗拒,压根儿不能接受谈判入围价,索性放弃谈判机会,驻足观望。其中罗氏最令人意想不到,其21项入围数量是最多的,居然全部放弃。
国内企业则诚意满满,尽管多数企业入围产品不多,但都紧紧抓住了“翻身”机会:
新产业、迈瑞各中标14项,数量上全场并列第二;
科美中标5项,万孚、基蛋各中标2项;
长光华医、微点、明德各中标1项,也算不留遗憾;
主营免疫诊断试剂的安图是国内企业中,唯一“弃谈”的选手,连入围价格都无法接受;
以肿瘤标志物临床检测见长的透景则是唯一未谈成的国内企业,或是有心降价,但仍不能达到让集采方满意的程度。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次集采的量大约占到检验科使用量的30%,不可谓不重要!
国产/进口不同价,或出于质量考虑
这源于安徽省的定价习惯。2019年,安徽医保局公布《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项目目录》,将部分项目区分了进口试剂价格,而国内很多省份,都因鼓励进口取消了差别待遇。
▲本次集采项目原定价,华招器械网整理
本次集采中,安徽也延续了区别定价的原则,据体外诊断网消息:
进口企业:入围价格是目前检验收费的28%-30%
国产企业:入围价格是目前检验收费的20%-25%
很明显,进口产品空间更大一些,或是源于国内外成本和质量差异的考虑,也从侧面反映了行业现状。
有落标企业想买“后悔药”?
对于参与企业来说,落标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公告中明示:
对于不参加谈判议价或谈判不成功的产品:原在集中交易目录内的,纳入备案交易目录,并进行重点监测。
这对于放弃的企业来说,境遇十分尴尬——不仅失去了议价主动权,更让自己处于被动地位,如果后续执行的足够严格,甚至有可能完全“出走”安徽市场。
有消息显示,部分落标企业正在积极寻求补标入围的机会,不知道安徽医保局会不会卖这颗“后悔药”呢?
落地能否顺利?至今还是未知
当然,以上的一切,最关键的还是看最后的落地执行。
由于是全国首次IVD带量采购,尽管已经尘埃落定,但仍有人心存疑虑,认为医院不可能马上就抛弃掉罗氏流水线换中标的产品,诸如“医院设备不是外行领导说换就能换的”、“招采文件中承诺的80%采购量很难实现”云云。
争议之下,执行落地,可能存在几种情况:
坚定不移的全面执行,包括更换设备、严厉监管等,这种情况难度很大,但如果做到,会在短时间摧毁众多利益相关方,对全国IVD行业影响巨大;
选择性部分执行,这种可能性最大,因为一些现实原因是不得不考虑的,比如采购设备的款项从何而出、中标品牌质量问题等,医疗毕竟不能当儿戏。
集采扩围!企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集采扩围也是关注重点。
普通检验科常规大约有500个项目,本次只集采了23个项目,仅占5%,所有人都在猜测,安徽之后,会继续扩大IVD集采范围,甚至推广到全国吗?
根据流出的座谈会纪要,万副局长的原话如下:
当时说这话时,领导显然并不知道后面发生的事。时至今日,目标还会坚定不移吗?
利于国产?还待时间检验
《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19 版)》显示,体外诊断可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POCT、微生物诊断、血液诊断6大板块。其中免疫诊断是最大板块,占比38%,其中,化学发光作为最主流技术占比超过90%。
▲体外诊断行业细分领域
据中信建投研报分析,目前,国内化学发光市场已形成“4+5”格局,国产仍是弱势:
四家跨国企业罗氏、雅培、贝克曼、西门子合计市场占比超过80%;
五家国内企业新产业、安图、迈瑞、迈克、亚辉龙,2020年占比预计在20%。
▲来自:中信建投研报
跨国企业方面
罗氏诊断是全球传统诊断领域的“头号玩家”,2021半年报显示,
中心实验室业务:营收37.26亿瑞郎(约40.6亿美元),同比+34%,主要得益于免疫诊断的出色增长(同比+40%),中国销售额增长了49%。
雅培也是实力不俗,2021半年报显示,
传统诊断业务:营收24.88亿美元,同比+25.9%。雅培通过扩展Alinity诊断家族平台的检测目录,促进现有客户使用频率增加,助推了诊断业务全球销售额的增长。
这次集采,罗氏诊断、贝克曼直接退出,在往后的安徽市场上,雅培或将吞噬二者的原有市场。
国内企业方面
受疫情催化,目前体外诊断赛道已然内卷严重,免疫诊断、生化诊断作为传统项目,竞争较为充分。
于此之中,迈瑞医疗是当之无愧的“一哥”,2018-2020年,其生化业务近三年拉出了漂亮的增长曲线:
装机数分别为1000台、3000台、3100台,
设备存量分别达到3000台、6000台、8900台,
化学发光整体销售收入达到6.5亿元、12亿元、21.5亿元。
▲迈瑞医疗2020年诊断业务架构
相比之下,新产业、安图生物、透景生命的业务体量较小。
2020年
新产业的体外诊断是22亿元。其中,试剂销售是17亿。
安图生物试剂类实现营收23.79亿元。其中,免疫类诊断试剂售出2.55亿人份,粗略估算(财报没有具体类目),销售收入约5亿元;
透景生命体外诊断试剂销售也在同一水平,具体营收数额是4.17亿元,占总营收85%。
经此一役,降价的国产企业打了个翻身仗,尤其是迈瑞和新产业,会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国产领先地位。
但也有人持悲观态度。
有网友举了个有趣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市场之前有阿迪、耐克、新百伦、361、安踏、李宁、鸿星尔克。大家相安无事,各有各的市场。后来集采了,阿迪、耐克、安踏、361都降价入围,结果阿迪只比361稍微贵了点儿,却比以前便宜多了,你是消费者,会选择谁?
纪委主导!资本市场“泄洪”
本次集采,另一个让人关注的点,就是罕见地由安徽省纪检委推动,剑指商业贿赂,在当下的反腐环境里,让人浮想联翩。
据安徽纪检监察网3月公布,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管世鹤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万副局长在吹风会上更是直言:“为什么专项采购呢?是你们逼着我们干的。”
“集采+反腐”概念双剑齐发,资本市场一时掀起惊涛骇浪。
8月19日,集采文件发布当天,化学发光版块全线飘绿,多家企业下跌超过十个点,更有甚者直接跌停......经业内人士估计,集采直接让IVD行业市值暴跌1000亿。
8月20日,下挫规模扩大,大白马迈瑞医疗暴跌17.05%,报收278.09元/股,市值一天蒸发500亿元,创下上市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万孚生物、新产业、透景生命、安图生物跌幅亦在10%以上。
▲缺席安徽集采的安图生物股价明显走弱
到底是恐慌情绪错杀还是逻辑生变?还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来检验落地情况。但一些省份已经蠢蠢欲动,陆续发布新动作:
8月26日,四川医保局发布《川药招〔2021〕157号 关于调整医用耗材和体外诊断试剂挂网目录范围的通知》,要求所有体外诊断试剂集中采购,取全国最低价,30天回款;
8月30日,河南医保局发布医用耗材含体外诊断试剂集采项目,要求体外诊断试剂全部挂网阳采,取全国最低价,10月1日执行。
昨天(8月3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也进一步加大了药品、耗材、试剂的压力...
参考文章:
1.首次临床检验试剂集采惊魂一周:政策刚出时板块单日蒸发千亿,厂商代表“满头大汗”,代理商直呼行业变天——每日经济日报
附:谈判议价结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