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2024深圳国际检验医学及IVD体外诊断试剂展览会! 主办方官方
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媒体中心
行业新闻

【分析】体外诊断产业链图谱及产业分布图

时间:2022-7-7 17:01:4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点击:

体外诊断产业链梳理

体外诊断上游主要包括研发生产体外诊断所需原料试剂和核心元器件企业,试剂包括抗原、抗体、生物酶以及磁微球等,核心元器件包括单光子计数模块、激光器、传感器、柱塞泵、鞘流池等,试验及生产体外诊断仪器包括PCR仪、生化分析仪、POCT检测设备等。体外诊断中游一般为研发生产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的企业,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和血液诊断,目前国内以前三项诊断为主。体外诊断产业链下游应用于医疗机构、第三方医学实验室以及药房/零售。


图1:体外诊断产业链图谱

来源:火石创造产业研究院绘制

上游领域进口企业垄断较为严重,国内企业如菲鹏生物、万孚生物、瀚海新酶、诺唯赞等可提供体外诊断研发生产必需原料试剂,核心元器件领域国内企业也在不断开发推进中,在中低端部分产品已经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新产业、维林光电、万臣科技、深圳垦拓等为此类代表,生产体外诊断所需仪器企业有博日、新产业、华大智造等。体外诊断中游企业已形成以迈瑞医疗、九强生物、利德曼、安图生物、亚辉龙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

02


体外诊断产业链区域分布

下图选取体外诊断中游研发生产企业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体外诊断研发生产企业共有2726家,具有区域聚集的特征,主要分布于北京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此地区呈现体外诊断上游产业密集,资金人才聚集的特征,导致体外诊断研发生产企业聚集于此。体外诊断代表企业分布同样符合上述特点。


图2:体外诊断研发生产企业分布

来源:火石创造数据库

体外诊断研发生产企业共发生融资102起,从融资分布图可以看出,融资事件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和北京市,同样呈现区域密集分布特点,江苏省由于资金、技术、企业、人才聚集的优势,在体外诊断研发领域保持高速发展。


图3:体外诊断企业融资分布

来源:火石创造数据库

03


趋势

我国体外诊断企业整体规模小,分布较为分散。随着经济发展及国民对于健康重视程度的加深,近年来行业发展迅速,疫情的爆发进一步提高了体外诊断行业的市场规模。产业链上游的核心零部件及核心原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目前虽在低端的试剂领域方面国内产品已经形成了国产替代的格局,但高端市场基本依然掌握在外企手中。国内以迈瑞医疗、华大基因、万孚生物为代表的一批企业通过技术的不断提升、拓宽竞争领域,逐渐在蚕食海外巨头的市场,有望在未来完成更多体外诊断细分领域的国产替代。

质谱发展有望开启

IVD行业发展新篇章

近年医院旺盛的检测需求与IVD(in vitro diagnostic products,体外诊断产品)企业增长放缓形成鲜明对比,中低端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日益激烈。我们认为两类企业能在大浪淘沙中胜出,一类是优质渠道掌握者,一类是高新技术开拓者。质谱作为临床检测中逐步兴起的高端领域,代表后者的声音,未来有望为中国IVD市场注入新活力。

理由

① 高端定量方法,国内有望率先服务端突破

质谱分析作为高端定量检测分析,在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分析速度、多指标同时检测等方面有非常强的优势,临床上可实现对部分传统检测方法的技术替代。由于核心专利、制造业工艺等原因,短期生产端仍以进口品牌为主,国产化率不足2%。类似于“基因测序”等高端检测设备,国内有望率先在服务端有所突破。

② 临床检测,125亿市场新兴蓝海

国内质谱的临床检测主要用于新生儿遗传筛查、维生素D检测、微生物诊断、药品检测等检测领域。对应市场空间分别为22亿元、76亿元、21亿元、6亿元。我们初步估计质谱的临床检测将会是一个百亿以上的蓝海市场。当前主流服务商包括金域医学、迪安诊断等传统医学诊断实验室龙头。由于其200-300万人民币高昂的购置成本与对数据积累的高度要求,预计国内最终将会形成是一个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

③ 临床自建项目LDT有望打开更广阔市场

参考美国经验,质谱临床检测的发展离不开独立医学实验室(ICL)的崛起和临床自建项目(LDT)的完善。ICL规模化后具备采购昂贵设备能力,且通过连锁实验室实现样本的规模化;LDT则使得质谱的临床检测更加多元化,丰富检测项目。经过近10年发展,国内ICL已初具规模,未来LDT的逐步放开将为质谱临床应用市场打开更广阔空间。

质谱分析——优秀的高端定量检测方法

质谱分析,称量离子质量的高端定量检测

质谱分析法,指的是将样品分子经过离子化后,利用其不同质荷比(m/z)的离子在静电场或磁场中受到的作用力不同而改变运动方向,使其彼此在空间上分离,最后通过收集和检测这些离子得到质谱图谱,实现分析目的一种分析方法。

质谱图,横轴表示单位电荷质量(m/z);纵轴表示离子流强度,通常以相对强度(相对丰度)来表示。相对丰度以最强的离子流强度定义为100%,其他离子流以其百分比显示。质谱图的解析需要很强的专业读图能力,各大质谱生产企业也会提供相应的质谱数据库及解析服务。


技术壁垒较高,短期生产端仍以进口品牌为主

国外核心技术的专利申请在上世纪80年代经历较大的爆发期。1912年J.J.Thomson研制第一台质谱仪用于辨别氖元素及其同位素,100多年内质谱的技术高度与运用领域得到不断提升。早年质谱仪主要用于同位素测定和无机物分析,40年代开始用于有机物分析;60年代首次出现气相色谱和质谱的联用(GC-MS),质谱成为有机物分析的重要方法。8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加入,各类技术的升级,全球质谱得到了极快的发展,并在更广泛的领域应用。

质谱仪(Mass Spectrometry)一般由进样系统(Inlet System)、离子源(Ion Source)、质量分析器(Mass Analyzer)、检测器(Ion Detector)等四部分构成。其中,离子源与质量分析器是质谱仪的技术核心。不同离子源与质量分析器比较详见附录。


目前国产质谱与进口品牌仍存较大差距,特别是国际主流质谱生产企业离子源与质量分析器的核心专利,短期仍是制约国产质谱设备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全球主流质谱生产企业来看,沃特世、安捷伦、赛默飞世尔、布鲁克等在中国区均有专利保护。


生产端国产化水平较低,短期仍以进口品牌为主。相较于海外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我国质谱技术发展起步较晚,人才储备相对匮乏,直到2000年后才逐步开始质谱技术的积累。2006年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推出四级杆气质联用仪GCMS-3100是国内第一台商业化质谱产品。

目前国产质谱仪占有率相对较低,2016年抽样调查中LC-MS及GC-MS国产化率均不到2%。我们预计在核心专利到期或国产器械有较大技术突破前,国内质谱市场仍将以进口品牌为主。短期就医药临床检测市场而言,用于微生物检测的MALDI-TOF MS国内近两年有比较快的发展。


国内近两年MALDI-TOF质谱的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突破,包括最早上市的毅新博创的clinTOF I以及近一两年的融智生物、安图生物、禾信仪器、东西分析等都陆续有产品申报或上市,我们认为类似于化学发光子领域的进口替代,国产质谱进口替代的顺利与否仍需市场检验。


临床检测

观众预登记 展商预定